前陣子弟弟帶兒子回來,有時候會比較愛玩不認人而哭鬧,有時看到哭鬧就會依孩子的需求,看了立刻跟他說,這時候你必須做一些事情讓他學習知道誰是爸爸。小孩子大腦發育是一層一層關係,這可以跟大家做一個科學的解釋,大部分人把「管教」和「懲罰」聯想在一起,認為管教就是懲罰孩子錯誤的行為,小孩大腦皮層發育會慢慢演進,孩童時期的大腦可塑性很高,每天不同的經驗都會影響大腦的變化。在嬰幼兒中,可以看到由「爬蟲類大腦」來掌控的行為,像是覺得受到威脅就咬人、生氣就拿東西丟人,這是啟動他爬蟲類的本能,用來維持生存、保護自我、反擊等攻勢是在在嬰幼兒階段,只有下層的腦發育完全。所以人類真的很奇妙,我們的大腦演進從爬蟲類,直到稍微大才會變哺乳類狀態,有時候人隨著年紀增長,情緒會慢慢改掉,當我們知道孩子目前現階段的狀態,才會知道他們的反應要如何處理,我們應該透過行為動作教導,讓他們瞭解。
有時後孩子剛出生,對這個世界完全不熟悉,又不知如何變成一個理解世界的人,當他們皮層還沒發展完全,家長可以訓練孩子主副關係,有時候小朋友會怕父母,我覺得也是正常的,有可能一個聲音與行為而緊覺自己這樣做不對,避免發生危險。父母亦會教導調節情緒、學習理解世界、指導正確行為,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好好的教育他、指責糾正,理解父母是教育他為人處事,長大再來就困難了。現在父母教育都太朋友化教育,當他還小,大腦仍處在像爬蟲類的本能時很多都不懂,何來聽得懂語言與道理?所以行為教育控制情緒、行為對錯必須從小做起。
當孩子漸漸大了,若起初沒有適當方式斥責錯誤、糾正個性,稍長後父母再兇小孩,孩子認知會覺得父母不愛我,因為父母以前都沒有這樣對待,導致情緒控制失調,而心生恨意,但父母的出發點仍然是關愛他們,但孩子的心裡會產生比較;其實大人也是一樣,又比如:感情付出也是一樣道理,愛人在熱戀期與穩定期相處狀態會不一樣,有時候當人的心理不平衡與懷疑就會產生比較,於是小時候在心靈方面沒有建設好,長大就會出現了社會案件,比如:弒父弒母、因心裡得不到愛產生的行為偏差、或是不愛回家、缺乏愛的狀態。
事情都是有因才會有果,呈現我們現在的狀態,也有可能小時候認知不足才會產生現在的我們,透過理解自己「修理自己的行為,履行人生的意義」瞭解自己、照顧自己的想法與心靈建設、安慰自己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所預設,這就是學習自己當自己的主人,主宰我們思維的方法,也可以當自己的父母親教育好自己。
記得社團朋友幾天前有寫過小時候的一些事,小時候母親去買菜,因為媽媽當時懷有弟弟,遇到一位買菜阿姨,他說:「現在有了兒子,就可以把女兒扔掉了吧!」這句話讓他心靈非常受傷至今。小時候的影響實在很巨大,不知道有些話語其實是開玩笑或是打哈哈,也或許是當時的風俗文化而隨口說了一句不恰當的話、也或許這個人不太會說話、也或許生活水平層次不同,而影響幼時的她,導致現在做任何事情只要是感情分離,男友離去而覺得自己是不重要的人,讓他遺棄感很重。或許長大後才會理解,有些話不過是表面說說,隨便無心聊個兩句何需要放心上呢,但是有時候人的思維就是如此,小時候總是記憶太深刻而難忘。這樣的朋友,我建議海洋、貓頭鷹、紫晶柱與金剛門神戴著比較好。
透過一些細節,要知道「說話要謹慎,傷人勝鋼刀。」如果有一天我們也為人父母,在身教上要學習理解,當別人說了對孩子不恰當的言語,當下要告訴小孩子:「剛才那位阿姨是開玩笑的,媽媽是愛你的。」或許影響就不會這麼大,畢竟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很難割捨離,學習環境的變化而練習關照身邊人的內心,這是一個練習。
小時候學習對愛的養成是最大的感受,小孩子會走向讓他有安全感的人,所有的表象都會很顯化,直到長大後開始學習受傷,就會把我們天真的樣貌包裝起來成為我們現在的大人。但是我們應該要保有小時候天真無邪的樣子,不管外面的人對我們的心是多麼的被外界刺激都不會改變外在與內在樣貌,才會真正的交到屬於自己緣份的朋友,也會讓適合的人過來親近我們,避免讓自己的內心因不適合的人而打擾。
長大以後,我們都會因為年紀而遠離自己的父母,沒有人能夠時時提醒我們對與錯,都在自己的經驗中摸索,有些時候沒人幫我們檢視錯誤,人就會時常犯錯而不自知,在同樣的一個地方跌倒,像是:感情、事業等等。所以透過理解自己修正行為是一輩子的功課,並且要教導好自己,當自己的父母親。你不會是孤單的,學習獨處自在,照顧與愛護自己是一個過程,因為我們都會遠離父母。
其實有時候會跟陌生的長輩、朋友處的很好,反觀是跟我們長久相處的父母與兄弟姐妹說話容易不客氣,產生意見的隔閡而互相爭吵,然而或許要退一步的思考,倘若是陌生關係,或許在說話方面都會各退一步、並彼此尊重想法,減輕大小聲,有一天他們或許會更早離開這世界,而每個當下都珍惜,就不會有任何遺憾產生。
我想我們都很少學習表達愛,如果真的非常在乎對方,請不要在他們面前裝作毫不在乎、說話大小聲,試著練習「表裡如一」,用行為來關愛身邊的人。隨著人年紀增長,心會慢慢往家裡走,我們都不是神,父母也不是,當觀唸錯誤的時候,這都源自於上一代教育給下一代的認知,認知有好與不好。練習教育自己對錯的能力,從社會中的交友經驗來印證小時後家庭教育是否需要改進想法,脫離不好的認知,才能真正找到人生道路。透過更改錯誤就不會內心有所怨恨,與家庭、情感、父母關係也會得到改善,因為知道父母有些也是被上一代的認知綁架而不自知。而是我們擁有原諒別人的能力、原諒父母感情不合而分開的父母親、原諒離家出走的兄弟姊妹、看到別人好的觀念而學習、擁有反省改進、不參與別人因果關係,人生訓練才會越過越快樂,也會越過越平靜、發現自己的兒時不對的認知而改進,控制好爬蟲類的情緒不任意暴走而當好自己的主人。
當認知到這個大環境的關係,就不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遺棄感會放得下,因為都在不斷改進自我行為的路上得到養分。理解現在的人很多都不懂得表達愛,現在起讓愛顯像,表裡如一併誠實面對自己,倘若小時候因為家庭而內心所苦,則可多寫文章,如果小時候遺棄感、單親家庭的朋友、還有雙性戀、情緒官能症的朋友通常心魔容易比較重,但通常都會有獨特魅力與特質,建議也可以透過海洋、貓頭鷹、星月預知手鍊、腰帶、紫晶柱、沙漠與金剛門神、老樹爺爺得到天地萬物之靈的安慰與祝福,來轉換增強我們的力量而更好。
- 詳細內容
- 作者 網站編輯
- 2019 -5月
- 點擊數: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