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位社團朋友,剛好我在公司與他話家常。他跟我說想要轉換職,最近很苦惱,但我發現他其實沒有不好,他有自己的專業與工作,只是他覺得想換個讓自己可以「學更多」的公司,目前在職一年多快兩年,覺得每天重複做同樣的事情,覺得可怕。
『所有工作就是“專業事重複做”做到最好,並且熟能生巧。』
在工作崗位大多都是「專業事重複做」擅長什麼專業就會重複做類似的事情,每個螺絲的運轉熟悉,這就是分工社會,也是一個不變的定律。包含主管職也有不同部門去管理不同的人事物,才會讓公司運轉順利往前進,如果了解工作不變的定律,就不會一直想要換職。假使一個工作你要橫跨太遙遠的領域與專業,腦袋、體能、學習就會有限,人有興趣是一件好事情,但在公司發展與推進就會沒效率,社會就像螞蟻一樣,大家合力不斷的前進,做好擅長領域的工作就是專業。
工作久了或許想要換環境、覺得公司內部不穩定、人事問題、薪水問題、老是做一樣東西覺得怕自己被淘汰等問題。人生工作時間有限,到了不同的工作也是不斷重複學習別人所膩的事情,那麼何不專注專心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學習穩定自己的心呢?或許到了另一個工作覺得是學習適應、與認識新的人。最後,還是重複性用專業做熟悉的事情。主管之所以應徵你,他們會看你之前的能力是否有用於公司,通常也會應徵做差不多的職務,相對工作內容也就換湯不換藥了。轉換職最重要的是要問自己:『為什麼要轉換職?你要的學習最後是為什麼?你在這個公司快樂嗎?你在這裡的工作是否離所學與天職很遙遠?還是這個工作只是拿時間換錢而已?』
『我們要在職場如何學到東西呢?』
職場工作的時候,難免有疲乏的現象,工作之所以變專業是因為重複做自己擅長的工作,累積一段時間後,該職位的事物已經有足夠的經驗懂得如何解決或發現問題,所以員工是否具有經驗聰明面對問題,並舉一反三,深得老闆與主管的心,理解老闆在想什麼,解決老闆與業主之間的疑問,那麼這樣的人才,到哪裡都如魚得水。另外,擁有了專業,若懂得在工作快樂付出,幫別人解決問題並敬業樂群,公司就永遠需求你;工作上所謂的可取代是「態度」,一個人即是愛做不做、職場上用時間換錢、等下班、不懂幫其他同事與公司解決問題、推卸責任或說謊造成同事與業主的困擾、上班遲到早退,那麼自然會被業界淘汰與取代。如果心態認真,哪怕什麼都不會,即使「不斷詢問同事並把事情做對」就是一種學習,熟能生巧並重複做好。
『經常轉換職有可能自己出現問題。』
或許有些工作重複了一年、二年到十幾年有點倦怠,但工作是恆心的表現,與我們平日修行更要注重品德與職業道德很像外,工作更是一種修行與表達內心穩定的體現。心不穩定就會一直轉換職,呈現到哪裡都坐不住、主管的懲罰與告誡以為別人對自己不好、因小事或不專注而沒有達到目標與期望;也有可能是自我能力不足想要爬高,但主管看不到,自視甚高,所以你很「心苦」、或許你沒有學習與人相處,別人不理解你、也或許你不主動幫助別人,別人也不想要與你多互動、也或許你天天使人覺得不開心,對工作做做就好,久了別人覺得跟你相處很累,自然被環境淘汰⋯等各式原因使自己內心想來想去不開心而要離職。有時候自己很難發現,不是外面的原因,其實只要改變自己的行為與觀念,人生就順遂,金錢也跟著變多了。
基本上,上班就是幫助公司解決問題,在公司的時間為公司所有,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也應該摒棄自己的私人情緒與想法,倘若在幫助公司的過程中,能夠在工作上感到快樂開心又獲得金錢那更好不過。
如果你很幸運可以碰到自己所學與興趣、又遇到好的老闆與公司,實在是上天的祝福;有些人則需要碰碰運氣,但上天不會讓你找不到自己,只是需要時間發現自己的選擇,既然選擇了現任工作,我們就要好好學習,在工作中多少會獲得經驗,我們就不能做一行怨一行,因為行業都是自己選擇的,當我們發現這條道路不是我們的天職,也不用執著一定非要這條道路不可。
『在職場學習是自己發掘自己,用心主動進修讓自己重複的工作做到最好,用好奇心探索鑽研自己有興趣的部分。』
進修不是換多少工作而得到不同的學習,是一個進取的心態,然而當我們都知道所有的工作都不免會重複,是否可以讓自己工作做得更好,像是:做行銷,每次都會想不同的點子行銷客戶品牌的拓展,是否能夠有更好的研究讓各大公司與品牌能夠前進;服裝設計有可能對設計與材質研究,學習做不同材質的搭配,將作品做好使客人滿意,自我鑽研更多好的作品;業務如何在人心上有更棒的理解,或在哪裡發現更多適合自己的客戶而拓展商品;廚師要如何做出更好的食物或是燒幾分鐘的菜會更好吃;行政工作如何做到一目瞭然,讓主管覺得做得快又好⋯人與機器是有差別,多了一份正面積極、進取、體諒與學習心。機器人很好被取代,但人的靈活與靈魂很難被替換,當工作覺得無聊的時候,代表學習與熱忱下降,便要去找到對公司有利與學習的方式,兩全其美的前進,不管做什麼工作,都會快樂無比。
『聽再多的意見,還是得自己選擇。』不要從別人的口中認識別人。
人在迷惘的時候希望別人給我們建議,適不適合自己要判斷清楚,其實聽太多建議到最後還是需要自己去決定所有的事情,有些時候我們所聽到的不一定客觀,因為有可能別人覺得不好走的道路,對你或許適合;或許別人的人生經歷曾經在這裡跌倒失敗,但是對你或許不適用,當自己聽太多建議的時候,內心其實掙扎想做,但又被這些聲音困住而覺得困擾。這世界上沒有人綁住自己的手腳,有時候反而是聽太多建議與別人的觀念把自己困住。聽太多「聽別人說」而做不屬於自己的決定,所以都不要從別人口中認識一個人、一個公司,有可能公司與同事說主管的閒話、聽別人說公司營運不穩定、某位同事對你有意見,為此而內心不快樂而動搖,倘若你到哪裡都聽別人說,不管去哪裡最後的結局都一樣,因為自己的心不穩定而使自己容易載浮載沉,別人說都比不了自己認識與聽到,沒有一個人想要與人交惡,大家都是為了公事而解決問題;公司即使不穩定,做員工的也要努力幫忙做好自己的事情,即使公司倒了,你擁有能力,到哪裡都不怕找不到工作,如果能夠幫助公司一起努力,讓公司越來越好,因為自己的態度正確,相信到哪裡別人都喜歡你而不會沒有工作,學習好的判斷能力,才是真正確的人生。
工作中的學習也就是不斷體諒別人,與不斷加強自己本能的學習。其實在重複的工作中仍然可以增強自己的實力,有時候專業是一種長時間累積的經驗,經由時代不斷的改變,累積不同學習過程。那麼假使我們工作到六十歲,我們不斷轉職去追求不要重複的人生,但轉職到了四十歲,即使學到很多公司的經驗,到了一定年紀到底要做什麼?你真的到了一定歲數可以將所有的學習爆發出來嗎?還是所學的過程會因時代淘汰掉一些之前的學習呢?所以,所有的學習不是要學多少,而是發揮實用到了什麼,這樣的轉職才是好的發揮。
『累積年資,不要為了薪水轉職,是為了興趣做得快樂而在職。』
很多人為了幾千元去轉職,轉來轉去也差不多,而不如真正理解一家公司或累積年資與實力,久了也會學到很多的經驗。在一個產業能夠累積至少3-6年經驗,才會真正重複累積實力;倘若年紀輕,建議青春就是金錢,可以多嘗試,25歲之後穩定自己的專業與興趣,累積年資。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主管,看到一個人每次到職公司只待到一兩年就轉換跑道,在應徵上也會給公司與主管不安定的感受。
『公司為什麼要用你?』
很多時候當我們期望工作的變化,但當學習帶來的操煩與停滯期,又期望工作不要太忙碌;希望自己的生活安穩,但又少了分挑戰;當轉換到不同工作後,之前所學因時代將某些專業知識淘汰,還是得不斷精進⋯⋯人永遠都在未雨綢繆,不斷在找平衡點。
有時候是我們想得太多,驚覺自己停滯不前怕被淘汰而想要學習。不防想想為什麼公司需要我們?因為我們帶給公司適用的價值,給予公司好的推動,必定帶來金錢與生活。有些朋友以為公司是學校,不斷的挑選公司,太經常換工作是一種退後,因為以公司的立場看一個員工,看到員工經常在一兩年內轉職,會對這個人沒有信心,他們會認為或許他有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或許時常在公司做錯事情、會不會只是走馬看花的轉運站、甚至他們會認為需要花時間陪訓新人重新教導而降低薪資,隨年齡增長的換職,越換薪水可能不高,或許覺得培養這個人的年紀有限。但是如果被其他公司挖角去增強其他公司增強競爭力,代表這個人有專業可取之處,當然各方面條件都會越來越好。
這個時代我們在家裡都是父母親給予愛與管理,習慣接收容易忘記付出。到了工作環境是需要付出能力給與公司、業主,用所學專業能夠幫助公司推動什麼?你就是有價值的人,你只會越來越好。哪個人不想錢多事少離家近?這與你的付出是有關係,倘若沒有付出只想得到是不公平的觀念,除非你有什麼過人之處,不然有這樣的想法在工作上讓自己辛苦。
想要工作好,必定也要好的心態,當理解所有關係之後,我們在工作必定能夠安穩,即使工作重複做,當中找到樂趣並且要求進步,人就會越來越好。所謂專業做久就是無可取代,因為快速又有效率,因為你擁有別人多年累積的經驗而讓自己的刀劍更銳利,倘若加上一個好配合又謙卑的心,有好的做人品德,走在人生正道中,積極幫助別人實現夢想進而自己的夢想也能完成,讓產業生生不息推動更好,那麼人生職場一路順利無阻,人生就會快樂充實且充滿成就感。
『其實不是只有人生有規律,工作也有規律與週期,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個法則在重複脈動,就會知道遊戲規則而走的越來越穩,並且快速到達,就不會一直重新來過,這個概念就像輪迴一樣。』
PS:這篇文章花了三天整理,因為發現很多朋友為工作而煩心,祝福大家。
- 詳細內容
- 作者 網站編輯
- 2019 -3月
- 點擊數: 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