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身心靈,代表生活負面也過得不太好』
我一直認為在很久以前,這一類的話題真的很少出現在生活周圍,但是對於近代很多人過得並不是快樂,開始出現各種對精神上面的課程與解讀,以前最原始的來自宗教與道德,這很簡單,只要不過度迷信,宗教也教導人愛也是可以接受。但是我深深的發現,因為太多人對於道德觀的不了解,人又太多慾望到達不了,進而開始往這些能量與精神層次一直開始談論這些問題,去上類似的課程或看類似的影片,久了之後就遲遲無法對人生有所突破,就陷入這一類旋窩裡,通常在這方面自我安慰,這類的東西就是所謂身心靈,像是不斷提到天使、光芒、靈魂類比的東西。
能量其實是一個驅動體,靈魂也是能量,泛指能量的種類很多,能量並不足以解釋很多問題,因打坐冥想這類的東西越來越興起,還有瑜伽的運動,很多不乾淨低等靈就會控制那些特別講求精神層次的人,以前人們努力的年代比較無法滲透,因為大家有堅強的意志力與信心,就不容易被邪氣攻擊,但是近年來百業比較蕭條,人的意志力薄弱,不好的靈特別喜歡身心靈的人選,透過精神層次進入你的頭腦,因為道理乍聽之下都是對的,而有些人就會往這方面『洗腦』走去,說實在如果你專注感受身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透過互動告訴你的人生功課,由挫折告訴你該怎麼做,人就會越來越好。只要走在道德層面上,就是最好的狀態,如果一位心靈成長的老師一天到晚靈魂出竅,不斷用頭腦演出人生劇場,透過他的小劇場思維教你解決人生問題,那麼他的人生真的好嗎?就像郭台銘如果一天到晚打坐告訴你成功方法,你覺得他有今天的成就嗎?
其實不妨去看看這些老師生活狀況,忘記他說的教條,他生活平常的工作是什麼?他有沒有落實他的工作,還是只是做身心靈?是不是有在他的個人領域有好的發展,因為人生不能永遠的精神,精神是空的,只有精神不可能維持他生活,除非就是只專攻身心靈的工作賺錢,那我認為人必須要『落實』人生功課,從落實反省變成自己的養分與見解這才是真正悟到與修行,我很感恩來有緣的朋友在社團裡不斷學習讓自己人生有目標、有工作、有生活、有感情、有家庭。人生也不用天天不斷反省自己心、去探討精神層次、靈魂層次,那跟死了是沒兩樣,人在還沒過世就想靈魂出竅是非常危險的事情(通常人會出竅是瀕死邊緣,也代表附近很多不好的靈體會過來等身體。另外,頻率接近低點,這個人一定很容易被附身或是人生過得不好)。通常掛這一類的人會活得好我是不大相信(會一直打嗝、流眼淚、打哈欠、身體呈現搖擺狀、暈眩,基本上就糟了,一試阿飄成主顧,洞口就打開來),因爲這類的人層次太低了。所以人應該要把精神與腦力放在自己一生一次目標、工作上,人的關係必須透過外在的環境給予自己的想法,這才是最棒的力量。請不要耽擱自己的時辰在身心靈上,因為看到太多虛無漂渺的事情,當你開始認同這些影片、書籍、上課的時候,你不防想一下,什麼叫做美好與完美人生?什麼事這輩子不做會後悔?那你還打坐什麼,還不快起而行。當太過身心靈後所產生的人生狀態會過於消極,這些就是阿飄最愛的肥肉了。
其實臉書中,也有香港朋友因為太迷身心靈、精油能量、水晶能量,飛去英國麥田圈去敲缽想要引起共振(麥田圈的符號不好,因為我研究符號),當然若一般人還是想要感受能量,你不防可以抱著電冰箱、電視機、電腦,因為有電流,身體也是電,你可以感受嗡嗡嗡的力量,最起碼這個電冰箱電流是沒有意識的能力,不會對你身體有威脅性。我覺得生活中沒有必要是無需去感受那些能量與聽道理,到底一直感受這些能量是為了什麼?是覺得很新奇?還是想要阿飄進入身體裡?這世界目前可以感受到的能量基本上都是低層次力量,真的沒有太多高的力量會下來,包含有些人去金字塔、吳哥窟感受力量一樣,那邊其實非常陰,感受到應該是阿飄的力量,這些都是陵墓,所以有時候就搞不懂為什麼要這樣做,不落實自己生活,如想要好的生活,那麼工作、生活、感情、家庭都必須要同等學習與感受後改善彼此關係達到均衡,學習用心去判斷生活並給予自己的學習訊息、幫助身邊即時要幫助的人,這些生活的落實都不是精神老師與影片可以給你、更也不是星座可以給你的解讀,包含我也在努力落實我的生活與工作,在生活中沒有必要時常提及這類事情,因為這是大自然的現象,他們存在大自然裡,人活著就是感受人間的無常與酸甜苦辣。
人要好也要跟人生目標銜接,你的外在也會好,內心的好是要隨喜不壓力的助人,凡事以好出發,當一個有特色的人,心好面相好,自然心想事成。少聽別人說什麼道理,去學習創造人生藍圖,因為適合每個人的成功只有一個,那些別人說的成功經歷也是他的人生分享,這條道路只與他有緣而已,參考即可,你該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當人生有特色、有態度、有樣子、有中心思想,你才可以給予別人更大的人生力量,將好的經驗透過自身傳承,世界才會有美好的脈動。
不要在身心靈、打坐、念經、也不要再看精神層次的影片教你如何排解心情,這些時間已經足以讓你在人生中得到更多的開創,開始與人不斷互動中學習才是真正的康莊大道,越是身心靈,也代表你的人生過得越不好;如果願意,你更該學習挖掘自己的想法與潛能,開創屬於自己的人生。
in 美國